“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他在驻村帮扶时常用的口头禅。他,是邮政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获得了价值认同和口碑效应,成功实现了邮政人在新时代的全新亮相;他,就是临湘市邮政分公司驻占桥镇雁南村扶贫队员樊岳霞。
1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2017年,樊岳霞因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且熟悉农村基层工作,被选派为临湘市邮政分公司定点扶贫单位占桥镇雁南村驻村扶贫队员。自此,他开启了雁南村、单位和家“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周一至周五奔忙于雁南村的各个角落,与村干部及党员代表逐一走访13户贫困户,周末回单位整理扶贫日志后在家住一晚又匆忙奔赴雁南村,像一头勤恳踏实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他说:“一天不在雁南村,一天不到贫困户家走访交流,心里就感觉不踏实。”贫困户的心理本来就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有些甚至接近崩溃的边缘,樊岳霞在走访时特别关注心理疏导,引导贫困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助力心理“脱贫”,变被动地“要我脱贫”为主动的“我要脱贫”!
2
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作为驻村扶贫队员,樊岳霞深知责任重大,难度也大。从2017年到现在,其他单位驻村扶贫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仍坚守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落实好扶贫政策和要求,从没叫苦喊累,从不提条件、讲理由。
从最初听取村委会干部情况介绍,查阅贫困户相关资料,到上门入户交流,再到将贫困户分类建档立卡,他做了大量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他将致贫原因按照因病、因学、因灾、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情况进行“一户一册”分类统计,与村委会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措施。鼓励贫困户用劳动脱贫,利用自身条件开展种、养殖业,并积极为其推荐合适的产业化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调动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贫困户魏兴伍自小患有先天性脑散炎、聋哑,是国家一级残疾,樊岳霞在走访时得知其父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立即在医院为其父亲申请家庭病房。贫困户刘美正家中照明线有问题,樊岳霞自掏腰包购买电管,为其安装送光明。
3
履职到位,事无世细一手抓
作为驻村扶贫队员,樊岳霞忠诚履职,事无巨细从不推诿一手抓。他坚持撰写《驻村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开展的工作、了解到的情况和协调处理的问题,定期向分公司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全面掌握贫困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突出问题。
2020年7月初,临湘市普降大到暴雨,防汛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虽然雁南村没有洪涝之忧,但樊岳霞一刻都不敢懈怠,与村会委干部日夜轮流值守,风里雨里不曾停下脚步。
为改善人居环境,樊岳霞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发动贫困户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积极营造青山绿水、和谐共进的村容村貌。为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樊岳霞主动向分公司领导汇报,多次与分管领导到政府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政策倾斜,通过他的积极汇报、对接,刘美正、刘湘平、魏红海、刘胜军、魏七望等5户贫困户享受了危房改建;魏细早、陆余强等2户贫困户争取到了云水湾集中安置房,贫困户子女11人享受到教育助学补助,9人享受外出交通补贴。截止目前,临湘市邮政分公司对雁南村,累计投入帮扶脱贫资金3万余元,保障每个贫困户得到“精准滴灌”。
4
顾大家,情牵两地无怨言
驻村扶贫工作以来,樊岳霞走遍了雁南村的每个角落,村里哪里有沟,哪里有树,哪个结对户家中有多少人口,情况怎样,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只能偶尔周末回家看看。
2020年10月份樊岳霞母亲因病离世,没能在她弥留之际尽孝让樊岳霞心中充满遗憾。但在料理完母亲身后事后,樊岳霞又继续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村干部劝他休息几天再去,他说:“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时常告诫子女工作要有担当、做人要守责。再说若能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樊岳霞经常与贫困户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回临湘市时也经常购买一些书籍带到村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樊岳霞。每次看到樊岳霞,孩子们便像一窝蜂似地拥过来:“樊叔叔来了,快来听樊叔叔讲故事!”贫困户刘湘平的女儿考上大学,樊岳霞自掏腰包出资为其女儿购置升学用品,刘湘平的女儿非常感动,在微信朋友圈提到:“感谢樊叔叔赠予的礼物,温暖传递,邮政大爱”!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成塔底的基石。樊岳霞的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镇村两级干部的高度评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邮政人的责任担当。截至2020年12月中旬,经验收,雁南村贫困户从13户下降到1户,其余12户成功实现了脱贫“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