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寒潮——邮包满载,我们就是风雨无阻的“信使”
2021-01-11   

  1月的上海已经有了几分隆冬的寒意,大街小巷里市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步履匆匆。冬季最冷的日子,让很多人都不想出门,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仍有许多人早出晚归,保障着城市生活的有序运行,邮政投递员正是其中之一。

  1月8日,《劳动报》的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吴淞路上的虹口邮政支局(虹口营业部),跟随咱们一线投递员们,体验寒冬中“信使”的忙碌。

  

  △再冷,也不能耽误投递!

  1月8日上午,强冷空气来袭,上海气温持续徘徊在冰点以下,创出本世纪以来同期最低温度。寒风瑟瑟不禁让人裹紧棉衣,缩起手脚,但虹口营业部内外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当天需要配发的报刊、信件已经陆续抵达,早晨七点起,这里的邮递员全部上岗,点报、套报、标记,一个个工位上,他们手势熟练,一叠叠报纸被精准分配打包,等待当天的配送。

  投递员王龙行,今年32岁,是支局投递的骨干力量。看到他时,他正提着满满一大包报刊信件准备出门。据了解,2013年王龙行从老家来到上海,选择成为了一名邮政投递员,他说,投递员和其他快递行业不太一样,快递一般只有包裹,但是邮政投递种类很多,有报纸、杂志、信件,还有挂号信,其中报刊投递涉及到点报、套报,工序比较复杂。“掌握所有这些基本功,最快也要一个月,并需要经过初级工考核才能正式上岗。”戴上头盔、口罩,竖起棉衣的领子,王龙行说,自己的第一站是附近的一处老城厢。

  

  △2.2平方公里,“门儿清”!

  骑上电瓶车,王龙行详细地介绍起老城厢里的每个门牌。“不像是写字楼、商品房,老房子里通常一个门牌号下有好几家,有时一个门牌号下还有些同一个姓氏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做到细致,每家每户仔细核对记在心里。”按照管理,投递员不需要把报刊杂志送上门,但如果得知哪家哪户是行动不便的老人,王龙行和同事,通常还会把信件送到对方家中。“举手之劳,力所能及为老人提供一些方便。”

  有个细节让我们注意到,在极寒天气的投递过程中,虽棉衣加身、全副武装,寒风中骑着电瓶车的王龙行却并没有戴手套。据他说,这是因为报纸比较薄,戴上手套的话,很容易多投。不戴手套让报纸投递更精准,但也更容易冻伤,不过他不以为意,“我们年轻人多爬几层楼梯、冷风里冻一冻,不要紧的。天冷就多穿点儿,主要还是把工作做好。”

  这处老城厢是王行龙的第一站,从这里他开始了一整天的外出投递工作。虹口营业部的投递范围有2.2平方公里,每个投递员不仅要做到对自己投递范围“门儿清”,还要对整个2.2平方公里的地界熟记在心,以便在其他同事调休时可以顶上。

  

  △细心呵护每一份邮件

  虹口区邮政分公司虹口营业部的副经理王其宽是一位由基层邮递员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曾获评“全国五星投递”。他告诉我们,自己2008年在老家江苏看到了一份邮政的招聘启事,带着这份招聘启事,他决定来上海闯一闯。“当时我的第一站,就是这个虹口营业部。”13年间,王其宽从一个基层投递员到担任管理工作,用自己的努力逐步赢得事业上的成绩。他说,“细心呵护每一份邮件”是自己坚信的职业准则,也是他如今对投递员讲得最多的要求。

  

  他告诉记者,“其实天气冷,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其次的,大家坚持一下没什么挺不过去的,最怕的还是下雨下雪。”,雨雪天会打湿信件和报纸,送到市民手里,报纸皱巴巴的,这时候邮递员心里才是最难受的。每每遇到雨雪天气,每个邮递员根本顾不上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市民的报纸和信件。

  全年无休,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承载了“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邮政使命。他们是万千投递员中的一员,也是中国邮政作为行业“国家队”的鲜活名片。